保育豬階段一般是指斷奶后的仔豬飼養至11周左右,且體重達到30kg這一飼養階段。育肥豬的生長性能和育肥效果與仔豬在保育階段的健康狀況相關。掌握保育豬的飼養管理技術,提高保育豬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,可以提升養殖的經濟效率。
一、保育豬養殖過程易出現的問題
保育豬易出現腹瀉問題,主要原因是由于該階段豬的組織器官還沒發育完整,尤其是消化器官,如果在飼喂過程中采食過量或者營養過剩,但是自身卻不能消耗和吸收,這會直接增加其消化系統和腸胃的壓力,很容易損傷到消化系統,造成腹瀉等癥狀的發生。
在仔豬斷奶并轉入保育舍時,會造成斷奶和轉群應激,這會導致其采食下降或者拒絕采食,持續時間一般在1周左右,這段時間保育豬的體重會出現下降,屬于正?,F象,不需要進行治療,待該豬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和飼喂方式,采食量會恢復正常,體重也會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。
母乳營養物質豐富,當仔豬斷奶后,便不能從母乳中獲得相應的營養物質,只能從保育料中獲取營養物質,但是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沒有母乳中的豐富,且消化吸收也不如母乳,因此保育豬很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。仔豬斷奶后身體器官還在發育中,新陳代謝速度較快,需要供給大量的營養物質,尤其是各種氨基酸的需求,這就需要保育料中有足夠且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,因此選擇優質的保育料尤為重要。
二、保育豬階段飼養管理關鍵點
在保育豬的選擇上,一定要選擇強壯、有活力的仔豬,對于外購仔豬,務必選擇正規養殖場的保育豬,并進行觀察后方可入圈。對于保育豬的轉群和分欄,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并在豬群情緒穩定后進行。在轉群分欄時,將同一窩仔豬或者體況差不多的仔豬放于同一個圈舍飼養,將體質較弱的挑出來放在同一個圈舍飼養,這樣可以穩定仔豬情緒,避免疾病傳播,及時了解仔豬生長狀況,有針對的進行飼養管理。
仔豬若要健康生長,首先需要為其提供一個舒適、干凈的生長環境,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。仔豬斷奶后總會出現各種應激反應,為了將應激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,應盡量使仔豬的生長環境不出現大的變化。在仔豬進入保育舍之前,應該提前做好準備,對保育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并保持通風,檢查保育舍的飲水、采食、排糞等設施是否正常,確保圈舍的衛生和基礎設施狀況良好。斷奶仔豬免疫力和抵抗力弱,對圈舍溫度要求較高,因此不可出現圈舍溫度過高或過低,甚至溫差過大的情況發生。保育舍初期溫度一般設置在28~30℃,之后隨著保育豬的生長每周降低1℃,直至溫度降至22~25℃。
隨著保育豬的生長,其每個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會有所不同,因此需要飼養員在不同階段給豬飼喂營養物質含量不同的飼料。在仔豬剛斷奶時,需要飼喂營養物質含量較高且易消化的飼料;當保育豬體重達到8~9kg時,需要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和改善飼料的適口性;當保育豬體重達到15kg時,此時保育豬消化系統基本完善,可將飼料向粗糧飼料轉變,降低飼料成本。同時,需要注意飼料在保存過程中應避免放置在潮濕或者陽光直射的地方,應定期清理料槽,避免殘留發霉變質的飼料。
如果飼料已經存在霉變風險,養豬戶可采用往飼料中添加霉常舒來降解霉菌毒素。霉常舒通過多種有益菌和蛋白酶等多種成分的合理配合應用,能有效降解飼料中霉菌毒素含量、解霉率達到95%以上;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對動物生長、繁殖、免疫抑制作用、顯著降低由霉菌毒素造成的死亡、繁殖障礙和生長抑制,減少動物疾病的發生。
預防保健在保育豬的飼養管理上也尤為重要。在保育豬疾病的防控過程中,應以預防為主。仔豬抵抗力差,極易感染細菌、病毒,如果預防不當會對養殖場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。在保育豬日常管理中,應做到多觀察、多留意,同時可以通過在飼糧中添加添加劑疫康達。采用最新型的葡萄糖氧化酶和小肽的完美結合,能夠抑制腸道內需氧菌的繁殖,為有益菌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增殖環境,快速激活胃蛋白酶保持腸道菌群平衡。維持腸道等上皮細胞完整,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。